游客发表

世界杯和618將激光電視推進價格戰,這背後到底是誰在打仗?

发帖时间:2025-11-02 21:25:30

  導讀:猝不及防,激光電視還沒熱多久,就和“價格戰”、促銷節扯上了關係。

世界杯和618將激光電視推進價格戰,這背後到底是誰在打仗?

  同在5月,先是極米科技推出了激光電視皓·LUNE,並把價格拉到了萬元級:10999元;接著海信發布L5和L7係列4K激光電視,其中海信80吋L5 4K激光電視的價格也到了2萬元以下。而後暴風正式推出激光無屏電視,首發優惠價11999元。而去年小米激光電視直接擊穿價格底線——米家150吋激光電視9999元。

  激光電視正式進入到萬元時代。

  來到6月,和價格相關的事情更多,記得去年雙十一,米家、長虹、極米、堅果等新老激光電視品牌紛紛打出史上最瘋狂的促銷牌,這場看似不計成本的賭注,客觀上加速了消費者對激光電視的認知。

  而今年,據說海信還將發布一款80吋的激光電視世界杯專享版,這一舉動無疑會繼續帶動包括長虹、小米、極米等一大波同行跟進。而在馬上要到來的京東618上,堅果SC 激光電視已經標成了9498的底價,米家激光投影電視繼續打出9499的價格,其他廠商也紛紛送出了各種大禮品,變相降價。再加上世界杯來襲,競爭激烈程度隻會有加劇。

  價格大旗迎風高高飄起。

  貼著AI標簽,除了拚價格,激光電視廠商們還要麵臨什麽

  目前看,市場格局並未定型,價格之外,誰勝誰負其實取決於幾個方麵。

  一、語音識別技術真的能應付激光電視的需求?

  各大廠商都不約而同加上了AI技術,最亮眼的是都加上了語音識別,此前所謂的AI電視語音交互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通過語音直接激活命令,比如“關機”“放某某電影”。另一種是搜索式語音交互,比如“我想看鬼片”“我想看某人的電影”。這些功能運用的是經典計算中的人機交互方式,區別僅僅在於數據庫的大小和反應的靈敏度。

  而激光電視的語言交互則上升了一個台階,也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從識別人的角度去做語音識別,比如極米AI係統新增的聲紋識別功能,通過識別家庭每個成員的聲音,並根據個人喜好推薦個性化內容,來實現千人千麵。如果識別到這是一個兒童的聲音,就會進入兒童模式。

  比如海信的"VIDAA-AI”人工智能電視係統宣揚全場景語音交互,可識別33種人物關係,同時支持普通話、粵語、四川話、湖南話、上海話、閩南語六大方言識別。

  他們都是希望改變過去手機APP作為交互入口或者電視遙控器的使用體驗,因為語音輸入是人的本能,或許可以更好地完成對海量內容的操控。

  但目前都需要麵臨一些現實情況。比如:

  1、當前AI技術成熟度在語義理解上還算薄弱,目前多是通過關鍵詞解答部分問題,複雜的問題以及語序更換後的表達還需時間去應對。

  2、電視使用時多是多人複雜的線下場景,比如遠距離、多人同時語音,出現方言、外語,或是戶外等公共場景,語音交互的真實效果還待檢驗。

  所以大家都還是一個開始,沒人贏。

  二、人機交互上,激光電視真的足夠智能了嗎?

  智能電視此前的交互係統多是圍繞“遙控器”設計,所謂的“千人千麵”更是通過設立多個賬號實現的,這實際是以用戶操作的複雜化為代價的,人與電視的交互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欣喜的是,各大廠商現在更加清晰的看到了消費者這一痛點,都希望利用AI技術,讓電視更懂人。

  極米通過聲紋識別去識別特殊家庭成員,比如兒童,(此時係統會切換到兒童模式),並宣布與百度成立AI無屏實驗室。目前,極米無屏電視搭載全新的極米AI係統,這一AI係統支持人性化的多輪式引導交互,搜索視頻、播放視頻、查詢百度百科、詢問天氣等等,此外,極米還將接入多家IoT平台,能與家裏的其他智能設備形成互動。

  海信的VIDAA-AI電視則是通過機器自主學習,借助人工智能語音(語義)和圖像識別交互技術,並直接打通外賣、翻譯、打車、機票預訂和購物等上百種主流生活場景服務。

  長虹也在自己的激光電視上展示了自己的遠場語音、聲紋識別技術。

  這看起來都是一些積極的嚐試,消費者也樂意為此買單。

  目前看,AI加持下的激光電視也需要麵對AI 的3個問題:

  1、智能內容推薦真的智能嗎?目前的智能推薦多是根據用戶瀏覽曆史和觀看時長來推薦,這僅僅運用的是關鍵詞留存和數據分析的技術,與高階AI還有一段距離。而且這樣的AI電視智能推薦,並沒有解決家庭不同成員想看不同節目的問題。(據說與極米采用聲紋識別的做法不同,有部分廠商開始嚐試加入麵部識別功能來識別人)

  2、AI真的懂內容嗎?電視的本質仍然是內容(包括視頻、音頻等)。如果AI對內容有自己的理解力,是不是能在用戶看一部電影時,就會告訴用戶更適合的亮度、對比度和音效效果,甚至判斷你是否應該開窗通風呢?這可遠不止利用關鍵詞推薦節目那麽簡單。

  3、語音交互足夠了嗎?電視和人需要的是多層次完整的人機交互,語音數據僅是人類輸出信息的一種方式,AI難以根據其達成立體理解。隻有綜合用戶的肢體、表情、情緒等數據源達成整體判斷,才可能真正做到“電視更懂人”。

  當然有了語音,已經比之前遙控器的交互好太多了。

  三、技術上,到底是為打敗同行服務還是為滿足用戶需求服務?

  更關鍵的是,幾乎每個廠商都在說自己技術多牛X,甚至創造出一些技術概念,來“教育”消費者。去年小米發布的激光電視被媒體評價為“一款超短焦投影儀+立體聲音響+小米盒子的三合一產品。”並被吐糟亮度不達標、激光電視“變”激光微投、不標配抗光幕等,而其創造的行業新詞“光源亮度”也被同行和媒體瘋狂吐糟(有媒體甚至提出,如果按照小米的“光源亮度”概念,“極米T1的4000ANSI流明已經達到了25000流明。”)鍾波在此基礎上還總結出行業“減配置、抄設計、降質量”三大套路。

  但事實上,目前激光電視領域在技術上仍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

  產品類別名稱混亂,圍繞激光光源+短焦鏡頭的投影產品這個品類就有激光電視、激光影院、激光超投電視、激光投影電視等多種叫法,用戶“傻傻分不清”。

  性能指標描述不一致,剛說到的“光源亮度”就是一例,此外還有引入液晶屏幕亮度單位尼特作為亮度指標的。

  但事實上,激光電視的色彩表現要給力,其基礎仍舊是光源。目前多數激光電視采用的是單色激光,海信和極米都曾推出過雙色激光電視,理論上三色激光效果最好,長虹等已推出此類產品,但因為紅色激光和綠色激光的發生器價格貴,加上三色激光結構複雜,成本一直降不下來,依然沒有上市銷售。

  隻是技術吹的再好,還是得回到用戶層。對用戶來說,評價一款激光電視好不好就看三點:1、亮度是否達到了電視屏幕的效果;2、分辨率是否可以滿足日常使用;3、作為智能終端,是否足夠人性化,尤其是針對大尺寸畫麵的畫質優化是否到位,比如有無運動補償、HDR10等。

  技術不應該為打敗同行,也不應該成為累贅,更加不應該用文字遊戲來欺騙消費者,使得市場“劣幣驅逐良幣”。可惜在高清電視、3D電視、互聯網電視等領域這樣的事情都曾發生過。

  四、用戶市場上,到底有沒有自己的陣地?

  盡管“激光電視”尚處於嬰幼兒培育期,但用戶群其實很清晰,簡單的可以分為幾類:

  1、擁有大house的成功人士,他們要求大畫麵、品質感;

  2、趕時髦的“租房一族”,他們需要大畫麵+便攜性;

  3、擁有大house自建房的鄉鎮人,他們是巨幕迷,但要求最經濟+大畫麵;

  4、電影迷,且具備特殊裝修結構製造出來的“私家影院”,他們追求大畫麵+電影觀感;

  5、喜歡大屏幕的中老年消費者,包括視力不足的電視觀眾,他們希望大畫麵的可觀賞性+健康賣點。

  這樣列舉下來,很明顯,即便同是家庭場景,每類用戶群的需求都不一樣,這就意味著要麽在產品線構築起最齊全的產品陣容,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要麽舍棄一部分用戶。

  目前看每個廠商的舉措都不一樣,比如海信,在執行全產品線策略的同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專門麵向酒吧、咖啡館,以及商務辦公場所會議室等領域開啟一場取代傳統投影機的專項推廣。另一方麵,借助自身的渠道優勢,海信進一步向3~5線城市以及一些鄉鎮滲透。極米在以家庭場景為主的情況下,也在探索更多商業場所,比如教室、KTV等,另外與其他新勢力不同的是,極米將觸角伸向了海外,在515的發布會上,鍾波介紹了極米2018年全球市場拓展計劃,很顯然他們希望進入歐美這樣更大的市場,讓海外成為自己的增量市場。

  而海爾孵化的小帥激光電視則從硬件設備入手,切入酒店、學校、家庭等分散的觀影場景,希望搶占國內的“移動院線”市場。

  這種主動避免主戰場惡戰,尋求差異化市場破局的玩法是在發揮自己所長,也給各自留出了時間窗口,短時間難談勝負。

  激光電視激戰背後,到底是誰在打仗

  所以短時間內我們並不能斷定誰的贏麵更大,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激光電視大戰背後實際是三類公司在重新瓜分電視市場,大家都有各自的目的。

  第一類是缺乏護城河的傳統電視廠商。可以預見海信在80英寸到150英寸的陣容上,會繼續從向上和向下兩個維度進行拓展,長虹則在三色激光電視搶先布局,他們都繼續利用“激光電視”搶占品牌高位,並鞏固自己的行業地位。

  第二類是盯著入口的互聯網巨頭。百度已經和極米合作並建立AI無屏實驗室,之前百度、騰訊先後入股創維極米、酷開,騰訊、京東入股TCL旗下雷鳥科技。因為以激光電視為代表的“無屏電視”類產品,一度被認為有機會成為電視、PC、手機之外的第四屏,有可能以爆款產品為基礎,打造新的硬件平台,完成影音娛樂內容的分發,成就一個新生態,互聯網巨頭自然不會錯過。回顧新零售、共享單車等行業的發展曆程,如果激光電視領域、阿裏、騰訊、京東再進一步“插手”,會不會又出現被巨頭收割的局麵?

  第三類是有“夢想”的新勢力。這次,極米表示自己不隻是一家硬件公司,而是一家硬件+內容平台+光學基礎技術產業為核心業務的新經濟公司,根據極米官方給出的數據,目前,極米“擁有超過百萬終端,極米今年第一季度的內容運營增長超過288%。在光學技術上,極米已成立光學技術實驗室,並獲得超過400項專利。”PPTV電視也在大談自己與蘇寧的融合,並強調自己的內容優勢。小米更沒把自己看做一家硬件公司。講白點,他們盯著的不隻是傳統電視過去的那一畝三分地,而是在講一個更大的故事,如此來勢洶洶,傳統電視廠商稍有不慎,就可能處於被動。

  當然現在三股勢力劍拔弩張,不分伯仲,各自擁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短板,貼上AI的激光電視注定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尤其是對於傳統電視廠商而言,一旦守不住護城河,就成了對方的“諾曼底”。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